2016年3月
为了造就一支数量充足、结构合理、人才荟萃、富有创新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,提升办学层次,支撑经济系又好又快发展,结合经济系师资队伍现状,统筹学科专业建设需求、教育教学改革需求,特制定本规划。
一、师资队伍现状与问题
1. 教师学历层次不高
经济系现有专业教师28人,其中,教授6人,副教授8人,博士4人,硕士20人。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比较高,但学历结构不合理,特别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较少,仅占教师总数的14.3%。
2. 师资短缺
2015年年底全系在校学生人数871人,生师比为31/1,严重不合理,大大超出了教育部规定的合理范围。因此,教师短缺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经济学的发展。
3. 专业分布不平衡
目前经济系专业设置有经济学和经济学信用方向,而在28名教师中,经济系方向的师资力量比较强,有6名教授和较多的教师,而金融方面的教师仅4人,而且职称层次比较低,还没有副教授,难以满足信用管理专业发展的需要。
4. 难以支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申报
提升办学层次,招收硕士研究生,是经济系今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,而目前经济系的师资仅仅能够支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申报,专业硕士的申报缺少相关专业或方向的师资
二、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
1. 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,突出人才强系战略在整体发展中的基础性、先导性地位;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,统筹学科建设需求、教育教学改革需求、办学特色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;坚持数量目标与质量目标相结合,坚持分类指导、整体推进、突出重点;紧紧抓住稳定、培养、引进三个环节,通过超前规划、学科带动、机制创新等措施,建立一支师德高尚、数量充足、结构合理、富有创新精神、能够支撑硕士研究生申报的高水平师资队伍,为实现经济系发展目标提供人力保障。
2. 建设目标
用5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定位明确、层次清晰、重点突出、衔接紧密的师资队伍培养和支持体系。到2020年,专任教师总人数达到40人左右,紧缺专业教师数量满足教学科研需求,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数达到10人以上,所占比重达到30%以上,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人数达到40%以上,能够满足学术型或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办学需要。
三、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计划
1. 有计划的扩大师资队伍
在2016-2020年期间,每年至少新增2名左右的教师,争取2020年教师人数达到40人,改善生师比极为不合理的状况,使生师比处于22/1左右。
2016-2020年新增教师计划表(人)
年份 |
2015 |
2016 |
2017 |
2018 |
2019 |
2020 |
教师 |
28 |
31 |
33 |
35 |
38 |
40 |
2. 积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
每年至少引进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,加上本系选派的在职博士研究生,争取2020年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增加到10名以上,占教师的比重达到25%以上。
2016-2020年新增博士教师计划表
年份 |
2015 |
2016 |
2017 |
2018 |
2019 |
2020 |
教师(人) |
4 |
6 |
8 |
9 |
10 |
11 |
占比(%) |
14.3 |
17 |
19 |
21 |
23 |
25 |
3. 改善不同专业的师资队伍
积极引进与信用管理专业相关的金融、会计、审计等专业的教师,争取教师人数达到10人以上,为信用管理专业发展提供师资支撑。
2016-2020年新增信用管理专业教师计划表
年份 |
2015 |
2016 |
2017 |
2018 |
2019 |
2020 |
教师(人) |
4 |
6 |
8 |
10 |
11 |
12 |
四、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
1. 定向培养博士
在目前引进博士难度比较大的情况下,每年争取有1位教师考上在职博士研究生,通过5年的不间断培养,到2020年定向培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3-5名左右,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。
2. 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
青年教师的培养旨在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、培养优秀青年学术骨干、为未来学科领军人才的成长搭建平台。2016—2020年,经济系将通过发展基金扶持等措施,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条件;通过分批次进修学习,整体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;通过给任务、压担子,激发青年教师自我发展、自动提升的危机感、紧迫感。
3. 积极引进知名学科带头人
面向国内省内人才市场,以优惠待遇条件吸引2-3名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学科带头人,开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,进一步提升应用经济学的实力和水平,为2020年把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提升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创造条件,为招生硕士研究生做好必要的准备。
4. 加强教师业务培训
建立教师进修学习与日常培训、新聘期培训相结合的专业成长促进机制,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更新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,主动把握学科发展动态,主动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,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的教学。强化对新上岗教师的岗前培训,使他们熟悉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定位,熟悉岗位职责和相关管理制度,缩短适应期。
5. 营造稳定人才、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
创设尊重人才,鼓励创新、兼容并包、和而不同的学术环境,扩大教师在办学治系方面的知情权和参与权,让广大教师在参与办学的各项工作中享受事业发展的乐趣,感受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。积极营造稳定人才、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。
6. 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
积极筹措资金,加大投入的力度,争取每年从系发展基金中拿出5-10万元,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和科学研究;每年拿出2-3万元用于教师的培训等工作。在特定情况下,可以从系发展基金中拿出3-5万元,引进特殊人才。